对于这个话题,将从四个维度来进行表述:
一、事务所的模式
每年无论是社招还是校招,一波波的人,如潮水般涌入,每年无论是老员工还是新员工,一波波的人,如潮水般退去……
这里面(国内所)的强烈感觉是一种非上即退的,更多靠自由成长的地方,何出此言?事务所的培训制度或许不错,也存在分级培训,事务所的boss们也一直希望提升培训质量,但是真正的效果如何,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但可以很明确的说,对于刚刚入所前2年的同学,大部分依旧作为“底稿机器”来培养,这个不是贬义词,事务所有着自己的一套系统,底稿是这套系统的基石,此时只要开好底稿,做好本职工作,你就会成为经理心中“好用”的代名词。
在前期事务所基本上是一年一升的节奏,你可以非常明确的看到职业上升空间,同时也可以非常的明确看到薪水的上涨幅度,但是你是否有想过,每当你升上一个级别,你所需要承担的工作和任务就不太一样了,你所需要匹配的素质和能力需要一个增长的。
你需要开更复杂的循环底稿,需要开始撰写报告,编制现金流量表,开始带新来的小朋友,开始编制合并抵消分录,开始更多的和客户沟通,开始主导一个项目,甚至需要有承揽能力……
此时“好用”或许就不仅仅是开好底稿了,经理心目中的好用和合伙人心目中的好用,差距可能就是十万八千里路。如果你的领导和考核负责人认为你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在“小黑屋”会谈后,可能就不幸被留级,如果留级依旧没有达标,sorry,你可能会成为那部分被淘汰的,主动或者被动的出局!
每一年事务所都会招很多新鲜的血液,多方因素考虑后的结果,但是真正可以顺利留下来,晋升到经理、高级经理、合伙人的其实比例并不高。
每到跨一个大级别之际,你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以及技能或许会是几何倍数的增长,这时候肯定会主动或者被动的“出局”一部分人的,再不断的招人,不断有新人晋升,肯定有冒尖的,那这部分冒尖的就会留下来,会创造空间让你成长,会提供机会让你提升,会制造挑战让你面对,鼓励优秀,大浪淘沙……
这个模式下,留下来的未必是最优秀的,但是一定会是更合适事务所的。不过事务所人才流失一直是个问题,这边不做太多阐述!
二、事务所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
众所皆知,事务所有着美名——“人才的摇篮”,但是同样有着恶名——“鲜花收割机”。
事务所,呆不下去了,无论是主观的,有更好的机会,更好的平台,追求新的梦想去了;客观的,心累了,人倦了,能力匹配度不佳等等,事务所的经历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1、技能
初入事务所时,我就有所感触,不少刚刚入事务所的同学,总有一种迷茫感……迷失在项目上,迷茫在底稿中,大忙期间,估计忙的你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何况想,一个项目接着一个项目,一份底稿接着一份底稿,在不断的追杀,与被追杀泽稷斗,你可以从这里面获取什么呢?
开底稿的经验,抽凭的经验,勾稽的能力,扎或者挤的能力……
你幻想在低级别的时候去了解高大上的“内控”,公司“运营与盈利模式”,公司的“预算管理”……
或许可以若有若无的去感受一些,但那还是需要你有那个心去体会与了解……
在事务所3年给自己带来整体感觉,概括如下:
不好的地方:工作强度大,工作压力高,老出差不着家,忙起来顾不了家,小时收益率低,对企业缺乏有效深度的了解,审计价值感缺失,走过场,枯燥感不时涌现,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充满挑战,纠结、完美主义、人际关系简单……
好的地方:抗压能力强,沟通能力得到锻炼,见识广度提高,对于一般商业规则的理解加强,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自学能力提高,知识积累加强,成就感,人际关系简单……
为什么人际关系简单在两个地方都出现,因为这个就像双刃剑,呆在事务所的时候,还是觉得很舒服,蛮开心的;但是当你离开进入更为复杂地方时,适应力就会下降,不适并产生阵痛期。事务所,除合伙人外,其他员工更多靠专业技能吃饭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纠葛比较少;有的企业,或许三分做事,七分做人……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技能和素质、能力的提升,很多还是需要自主有意识的去做,如果仅仅是为了开底稿,一个级别提升,开一个级别的底稿,为了底稿而底稿,为了调整而调整,为了报告而报告,那么你可能获取到有营养的部分就变少了,这个也印照了事务所的模式。
2、机会与选择
曾经有看过一个文章说,在事务所超过6年的员工才可以称为稳定的员工,笔者表示也非常赞同……
事务所的选择其实是有波峰和波谷:
前面的1-2年,你更多是专注于底稿,各方面都显得稚嫩,主动离开事务所的选择或者机会或许就没有那么多;
中间的3-6年,因为你的经历,在独立带队,沟通,业务能力,见识,证书,经验……都有积累,年龄还存在竞争力,量变到了质变,选择将逐步多样化,机会更多,可以去企业、去银行、去券商、去咨询公司、去私募、或者坚定的继续走下去等等;
接着的7-10年,这时候因为家庭的考量,工作习惯的问题,年龄的因素,收入的制约,选择开始逐步收窄,合适的机会也将变少;
三、事务所的经验可以得到怎么样的认可
好多人进入事务所就是想镀个金,以后比较好混,混几年后可以去企业任职一个高级别的岗位,或者去更高的平台见识更广阔的世界,赚取更丰富的报酬。
其实从可能的结果来看,有时也在解释为什么这个想法会有广阔的市场。假设真的要离开事务所了,可能的去向有:券商、私募、投资公司、银行风控、咨询公司、企业财务、企业内审等等,是不是选择和机会多种多样呢?
可是,我们依旧需要清晰的认识到,如今早已不同往日,市场不在神话事务所的经历,也不在迷信这边出来的人才,这边的经历受到的认可程度不断打折是必然的,四大如此,国内所肯定更甚。
而且越来越多事务所转型的前辈遭遇阵痛期,而且是高比例的出现,不知道事务所的同仁是否和我有同样的感受,咋们或许什么都可以做,但是又似乎什么都做不了。
去券商,去私募,去投资公司,去银行风控,去咨询公司的,离资本市场越近,离增值幅度更高的地方,获取分配利益蛋糕的机会就越多,这些地方整体薪水较之事务所,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平台更高,需要匹配的素质必然更不一样,笔者能力与经验有限,无力做更详细的展述,也希望论坛中的大牛,可以分享一二,这里拜谢……
还是从大部分人的选择来看,结合笔者的经验和思考对于去企业任职进行分析:
混几年后可以出去企业任职一个高级别的职位,必然是有的,我们所就有一些很高级别出去,真的做财务总监或其他中高级别的职务,视野里面肯定也不乏这样的大神,但是事务所的经验只是他可以成为或者把握这个机会的要素之一,一定要记住这个仅仅只是“之一”。
很多审计已经脱离企业这个圈子很远,其实企业的事情是很琐碎的,人际关系更复杂,我在企业工作时有感,工作其实真的很琐碎,而且不断重复,很多价值并不是短时间可以体现出来的,不同部门之间的交流,其实也不那么顺畅。
纵然你具备从审计角度去审核会计的合规性,那么你是否具备将经济业务转化为会计语言的能力;你是否具备可以主导一个财务工作,带领一个财务团队的能力,我觉得这种能力的需要远远高于事务所项目经理带队的需要。
最简单来说一个长久的需要稳定的团队,一个是短期的零时组成的团队,并且各自的分工和承担的职责也不相同;你是否具备可以协调好各部门的能力,越往高层,务虚越多,务实越少,企业的中高层,他们横向的协调能力比他们纵向的业务能力更加有价值。
万丈高楼平地起,自身的专业能力,业务素质还是需要稳固和扎实的。作为用人单位,支付薪水给的单位,我们可以给企业创造多少价值呢?
他们会不会考虑到,你或许很厉害,仅仅缺乏实务经验,你来这边只是为了弥补这块短板,我却为你的成长买单;他们会不会考虑到,你们没有实务经验,来这边需要一个上手的过程(ps:我认为,事务所进企业其实上手速度应该会比较快的),你短期不能给我们带来价值,我们需要一个有经验的,可以直接上手的;
他们会不会考虑到,事务所有的时候工作是比较松散的,你们是否可以习惯枯坐办公室的生活;他们会不会考虑到你并没有相关的会计实务经验的,你就去审计,到底有没有货(确实有很多企业自身认知的问题,那些老板根本就不晓得审计和会计的区别)……
事务所或许有着种种的缺陷,但世界上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同样适用这里。每一家企业就像一个宝山,它可以在这么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还有能力花钱聘请外部中介,企业都应该有着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它自己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的地方;
都应该有自己的“护城河”,就是别人想追上却不容易追的地方;
事务所可以给我们带来专业知识的拔高,可以让我们更具备逻辑思维能力,让我们更具备风险意识,让我们更有机会去见识不同的行业和见识不同类型的人员拓展我们的视野,级别高了之后,接触的层次也更高了,层次更加决定你的见识,好处显而易见的。至少,至少让我们明白审计是怎么做的,以后做财务或者成为财务领导之后知道怎么和审计pk,你可以暗笑,小样你玩的这些,哥早已经玩烂了……
我认为事务所的经验对于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来说,应该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财富,就看如何把握……但是这边需要说明一点,这边是属于年轻人的地方,年龄到一定程度,再进事务所从头开始,这样的机会成本很大,需要综合考虑,谨慎选择,并且要入事务所,一定要入大所,业务规模和业务内容极度的影响提升空间和上限程度。
现在经济大环境不好,处于下行中,制造业这个吸纳很多财务人员的领域面临着很多现实的困境,转型在即,其他行业也不是那么美好,故而整体就业情况比较不乐观,但我的看法是,事务所中的绝大部分的人终究都是要离开这个行业的,离开中的大部分人还是会供职于企业,当我们在事务所的时候确实需要有一定的思考,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谈及自身,我在企业原来是做成本这一块的,我没有结过账,我没有出过报表,我也没有纳税申报过,我不晓得纳税流程,我甚至连发票都不会开,也不晓得如何去开……
但是进来事务所后,我知道会计准则的规定,我晓得如何去审计一个会计科目,怎么做是合规的,我知道税法条文的规定,我晓得应该如何做是符合税法规范的,但是,但是,真正的实操,实操呢?
我不会,这就是现状,虽然我自信自己如果去企业工作的时候上手会很快,但是去求职的时候,这就是我的短板,我需要重新开始,这也会成为用人单位会考虑的……
考证文化,深深影响着很多财务人员,但是在企业,你的综合能力远比那一纸证书重要的多得多,你有一百个证,给不了企业创造价值,你也会不受到企业欢迎的;
反而言之,你没有证书呢?
或许连面试资格都不给你,因为他们怀疑你是否具备这个能力;
假如你有证书呢,或许你只是一个大专或者一般三流本科毕业,那些高大上的企业会觉得不是名校毕业的,最基本的素质就不符合他们的要求,你可以无限的吐槽或者批判这个观点,但这个就是现实;
假如你是top级名校毕业,又有证书,又有能力,这种高级别的人才当然是稀缺的,所以给自己换一个名校的马甲,或许会让你的职业生涯走的更顺畅;
如果你是事务所出去的,企业或许就潜意识的认为你就应该有注会,(ps:让他们去试试,站着说话不腰疼),虽然你很愤怒,虽然你很不削他们的无知,但是你却是弱势的求职者。
四、如何克服缺陷
如何克服应届毕业生进入事务所之后的不足,我感觉就是不要离企业这个圈子太远,可以和朋友,同学聊一聊企业,聊聊里面的事和人,聊聊专业,倾听他们的故事,可以多看一些实务的书籍……
在深入的话,其实我也不晓得如何可以真正克服,看和做、听和做是两码事,我那短短的企业工作经验,只能说让我更不那么迷茫,来这边,我更懂得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渴望获取的是什么……
对于事务所的其他缺陷,比如不断转换行业,浅于表面,缺乏思考的时间,麻木的面对项目,机械的做着项目……
这些只能更多的给自己设定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你每个月,每个项目结束后,静心的想想,自己哪里得到了提升,还需要哪些提升,如果你想一心朝合伙人的目标努力,你想未来成为事务所技术流的代言人,你想5年后换更好的轨道,你想3年后华丽转身,这些都需要什么素质,你缺乏什么素质,你要怎么去提升?有了目的性,可以带来执行力……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很虚的东西,但是心中还是要有大概的方向,现实不断变化,引起变化的因素随着年龄成长也不同,这些都会影响你的规划,但是心中的方向,依旧不能缺乏。
点击在线咨询泽稷老师,解读CPA考试政策变动,海量CPA学习资料免费领取,提供在线解答CPA学习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