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有着这样一个群体:
她们抗压能力强、素质高、能吃苦
肤色白、气质佳、身材好
长得漂亮还超会赚钱。
简直就是女人中的尤物
她们就是——金融女
有人可能会说:作为一个男人,我非常欣赏这类女人,但我坚决不会娶一个金融女。
请不要误会这是一种“歧视”,当一个男人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的言外之意可能是:“你们知道,金融女有多辛苦吗?你们知道投行人过的是什么日子吗?”
不知从何时起,投行女成了一个负面的称谓。她们要么是被当成男人使的女汉子,要么是陪客户吃饭喝酒的女销售,在很多人眼里根本就是两者兼而有之。
借用电影《智取威虎山》中座山雕的话:一个字,不是正常女性。
投行这个工种其实本来不具有女性参与的属性,因此在外界的想象中,能进投行的女性必然是异于常人的,又或者她们需要利用一些女性优势来从事这份工作。
同时,投行自己也不待见女性。一位资深投行女跟我讲,当年她在投行帮领导招聘新人,领导下了一条指令:“女生再优秀也不要。”其实就连她本人也受到领导的不待见,但因为她是保荐代表人(简称“保代”),那时候投行的保代稀缺,需要签字人,领导只好老大不情愿地留下她。所以女性能在投行存活下来,必然要比男性付出更多的努力和用心。
不久前,28岁的中金公司投行女因胃癌离世的消息在网络上疯狂传播,这件事击中了很多人脆弱的神经,我们都担心过度的工作会伤害甚至摧毁我们,我们都害怕成为工作的奴隶。
其实我的投行经历和她有那么一些相似。
28岁时我在投行度过了最忙碌的一年,由于工作紧张,我也得了胃病。经过了一年持续的不适之后,我终于有时间去医院做胃镜检查,结果吓了我一跳:胆汁反流性胃炎,胃部有渗血点,且胃部糜烂。我休息了半个月之后,毅然离开了投行。
辞职的时候,很多同事都不理解我的激流勇退,而我却已经是思考了很久。卢梭说过:“人生而自由,却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只要可以想通生活中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不留恋物质的得失,就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
人生就是那么奇怪,我会在离开投行的时候流眼泪,并且在四年后的今天,意识到自己其实还是喜欢投行的工作方式,于是又开始从事投行性质的工作。在朋友看来,我一定是脑子坏掉了,才会重入火坑。
但我逐渐明白,是不是自由与从事的工作无关,与你对自己生活的要求有关。离开投行的日子里,我尝试放下负担,我开始弹琴、画画,我到香港求学,最终我发现,我还是喜欢与资本市场相关的工作。但这一次,我知道了要学会同时经营自己的投行工作与生活。
实际上,大部分投行女的生活并非你所想象。很多能在投行坚持下来的女性,都有她们保持生活质量的秘诀。
我问过一个四岁孩子的妈妈,如何在投行工作与家庭生活上保持平衡。她立刻两眼放光地说:“你知道吗?虽然孩子爸爸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更多,但孩子还是更喜欢我。因为我只做那些最能引起孩子兴奋点的事儿、最让她开心的事。于是我就成了家里她的最爱。”
一个我认识投行姑娘,经常在微信朋友圈里发自己做的美食和去健身房的照片,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其实,你不会想到,她的365天里有200天都在出差,从一个项目奔赴另一个项目。
在香港工作的时候,我通常9点下班,晚上还要为财经媒体写作专栏文章,但每天我都会坚持在家附近的公园跑步。那段时间里,虽然经常两点才睡觉,但我却觉得身体状态前所未有的好。
很多时候,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需要一种技巧,也需要一种决心——告诉自己:我决心过上有质量的生活,我要给这种有质量的生活留出时间。
和投行工作的其他男同事一样,投行女也需要经常出差,与客户交流。但我们可能会早起半小时化妆打扮,我们会在酒店的健身房跑步,还有些长期出差的投行姑娘甚至在当地的瑜珈会所办了会员卡健身。出差不代表生活质量的下降,除非你根本不热爱生活。
现在有一句流行的话:“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偏要靠才华,那么倔强。”但这其实是个悖论。对于很多投行女来说,明明有出众的才华,为什么要掩盖自己的天赋,靠脸吃那几年的青春饭呢?
不过必须承认,作为女性,保持美丽是非常重要的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保持美丽、保持身材,都是人生赢家的标志。
我在一家意大利精品投行工作时,有天第一次与同事拜访欧洲客户公司的CEO。那天CEO的出场给了我一次华丽的触动,他穿着干净、剪裁得体、熨烫整齐的西装及白衬衫,头发一丝不苟,皮鞋发出亮光,指甲修剪得非常整齐,甚至涂了无色的指甲油,浑身散发出领导者的气场。相比之下,我突然觉得,自己虽然也穿了套装,背着名牌包,但却显得不够精致。与欧洲贵族相比,我们东方人只是把自己套在了名牌衣服里,匆忙地把包挎在肩上,却没有关注到如何通过细节衬托出自信而职业的形象。
后来我注意到一个事实,很多成功人士非常注重自己的外表得体而富有魅力,这让他们在人群中出现时显得非常与众不同。很多时候,你需要不断地提醒自己:要更爱自己一点,为照顾自己留下一些时间。
当然,投行女也会像外界所想象的,她们貌美,但却大龄单身。但这不代表她们过的不开心。我认识的不少单身投行女,她们长得漂亮又有才华,每年可以自由的出国旅行,享受生活,没有家庭所累,她们不需要依靠一个男人来生活。如果你真的向往自由,这其实是一种自由的路径。
尽管工作负担很重,但投行女并不是都会因此而加速折旧、甚至过劳死亡。其实她们完全可能拥有比其他女性更幸福的生活——只要她们像对待客户一样来对待自己的先生和孩子,像做项目一样经营自己的家庭。这样看来,唯一可能杀死她们的,只有外界没来由的非议。
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有想多赚钱的冲动,毕竟,这也是个人能力的某种反映。所以,尽管“occupyingwallstreet”以及高盛前雇员在《纽约时报》上公然抨击高盛的“moneymakingculture”,让华尔街在美国已经变成了一个负面词汇,甚至在中国,媒体上对投行的负面报道也日益增多,但仍然有不少人试图进入投行工作,特别是在当下中国。
《Monkeybusiness》自第一章起就向我们描绘了奢侈腐化的华尔街投行生活:出差坐头等舱,住5星级酒店,享受豪华轿车服务,身着手工制的西装,打爱马仕的领带,穿菲拉格慕的鞋子,下班可以享用免费的酒水,还能尽情与脱衣舞女欢乐!不难理解,为了过上这样的生活,多少华尔街的投行人士都把灵魂出卖给了魔鬼,而那个撒旦的名字就叫“金钱”。
你要是真以为中国的投行人士也能时不时摊上这样的好日子就大错特错了。2006年我在律师事务所工作时,有次听到其他项目组的律师无比羡慕地谈到投行。他说起他们的一个IPO项目去北京报材料,然后说券商住五星级酒店,他们只住三星,语气中掩饰不住的一股子酸味儿——如今管这调调叫“羡慕嫉妒恨”。于是我心存念想,以为那就是投行生活——高端金领人士。
等我真正进入投行,满怀期待地踏上第一次出差之旅,到了目的地武汉,装做漫不经心地问企业来接我们的司机说:我们住什么酒店呀?司机爽快地回答:白宫!就在东湖边上,风景好的很。我心里嘀咕,白宫是个啥星级的酒店呢?等到了地方,终于明白了,原来白宫就是企业自己开发的一个房地产项目,啥星级也没有,除了形状像美国白宫外简直一无是处,没过两天我就被那里对蚊香免疫的毒蚊子咬得眼睛红肿。而这家打算再融资的上市公司的办公楼也是一座毫不起眼儿的小楼,因为没有电梯,每天我的心肺功能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青花瓷般的投行金领梦直接被打得粉粉碎。
其实这主要是由于中美不同的投行工作方式造成的。读过《monkeybusiness》,你会发现这些投行助理们(相当于中国普通投行人员)整天干的事就是编撰各种项目建议书、融资方案和招股说明书,但他们并不需要在客户企业进行详尽的尽职调查,他们出差通常是为了到客户所在的公司进行商洽或是进行路演。按我的理解,在美国的上市制度下,上市本身不难,但找到真正对公司感兴趣的客户把股票发出去才是关键。
而在中国,鉴于中国证监会制定的一系列严格的上市标准并要求企业必须通过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才能过会,因此,通常情况下,一般的企业很有动机为了满足这些标准而捏造事实或者造假,或者说中国的商业社会本来就很混乱,这就导致了中国投行的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到企业去实地发现企业的真实情况,协助企业满足中国证监会的各项审核和要求,从历史问题到未来发展目标,从财务状况到日常公司治理,从税务、海关、环保到员工社保,无所不包,在中国,一次IPO的过程,就是一次企业社会责任和商业道德的全面培养过程,或者是一次为了让企业看上去满足这些标准而进行的“包装”过程。
所以,我们的投行人员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呆在企业所在地,按照上市的标准一条一条的核查企业的现状,符合的就如实写入招股书,不符合的就想办法规范它,这个过程少则个把月,多则半年一年。鉴于中国的经济发展现状以及中国上市公司主要的行业类型,这些有前途的企业多半集中在一些二三线城市,甚至是一些穷乡僻壤,试问在这样的地方如何有五星级酒店,又如何能穿什么手工西装和进口皮鞋瞎得瑟?大部分的投行人员不得不长期忍受入住那些小县城里不入流的酒店甚至在简陋条件下手洗衣服的痛苦(很多中国投行是不给员工报销什么洗衣费的,自金融危机之后,有些曾经默许员工在出差额度内使用酒店洗衣服务的券商也已通过要求员工打印酒店房费清单的方式取消了这项优惠)。有时,在一个地方呆得时间过长,一不留神遭遇换季,还得在那些当地的商店里买些平时完全看不上的四流品牌衣服应付天气变化,穿上之后,基本就可以与当地人融合了。投行,完全不是你想象的衣着光鲜的行业。
即使你进入了一个大投行,做的是像工行上市这种规模的项目,也不等于你就可以大住五星级酒店,工行的各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各中小城市,要想完成全面的尽调,你非得跑到这些小地方去遛遛不可,一样苦逼的日子。
等你不自觉适应了这些之后,即便你升为部门副总或更洋气一些的ED、MD,你可能也不再对光鲜衣着有太多讲究,我当年的好几个领导,即使在与客户谈方案时,也穿着最普通的毛衣和羽绒服,甚至我认识的一个国内大投行的MD,都一直穿凡客的衬衫。很多在投行工作的人,赚钱的欲望强烈,但物质的欲望可能已经淡泊了。
经过我几年下来的观察,中国投行里不是没有那些喜欢摆派头的人,但如果你看到一个投行人士过于(我用“过于”这个修饰词是为了防止某些小资人士不必要的对号入座)讲究衣着和外表,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已经逐渐远离实质性业务工作,如果他不是公司高管或部门老总级的人物,就很有可能是个“忽悠派”,当你有实际业务问题咨询,请避开这类人。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战,好不容易把企业材料报到了北京,你以为真能住五星了吗?大方的企业也许会在见面会或上会那两天安排一下金融街的像样酒店给投行人员一点甜头尝尝,通常在中国这种审核严格的资本市场中,企业没见到钱绝不“撒鹰”,我们这些只做中小企业的第二梯队券商不得不严格按照自己公司的出差标准入住不那么考究的酒店,而我做了资本市场之后,发现向各家券商打听谁家在北京的像样酒店有协议价成了大家常常提起的热门主题。
至于“夜夜笙歌”的部分,中国投行也不是没有,那干脆就是一种折磨,鉴于中国人长期以来就偏爱所谓的健康生活,没人愿意在干了一天活儿之后还陪着企业的几个高管在那些小城市看起来不那么正经的KTV唱唱跳跳,外加红黄白几种酒混着喝个没完。有些企业真的会叫几个当地美女来“公关”,陪着什么领导唱个小曲儿,参加这种活动对于我们投行女员工来说无异于自取其辱,还得假装脸不红不白地坐着。
经过以上总结,基本可以认定:在中国,投行算得上是个脏活儿、累活儿。万一你的项目成功上市,别忘了上市酒会时赶紧秀一秀你的爱马仕皮带,那几乎是你得瑟的唯一机会。
本文来源:腾讯财经。FRM考友论坛(ID:FRM-CHN )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对版权有异议,请后台联系,议定合作或删除。
扫码咨询泽稷老师,解读CFA®考试政策变动,海量CFA®学习资料免费领取,提供在线解答CFA®学习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