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成绩已经过去半月了,没考过的同学在抚平伤痛之后恐怕又要开始立志“2018我要如何如何了”。
但在下手之前,咱总得逐一排查一下到底是哪些因素害你考不过?这对你明年的学习绝对有大的帮助。
接触一线考生已有一定的年数,这些言论也是屡见不鲜:
“我是非会计专业零基础,底子薄”
“我的工作太忙,没有时间系统深入的学习”
“我年龄偏大,记忆力不好,背不过那么多东西”
······
所谓的“原因”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将通不过的理由放在了客观原因上,与自己本身并无关系。
不会游泳的人换游泳池是没用的,不会恋爱的人换恋人是没用的,同理不会学习的人换教师换教材也是没用的。
归根到底,考不过的原因出在你自己身上的主观因素上,而不是外在的客观因素。
01
训练理念不对
第一个原因是训练理念不对,淡化了甚至忽视了研读教材的过程,而将一切都押宝在了听课上。
你把教材看好,哪怕就是用从头到尾看书的“机械看书法”粗略的看了一遍,那也是对你听课有很大帮助作用了。
你在看书的时候,虽然你感觉看的支离破碎的,但你毕竟是按照章节目录在推进的,大的框架还是会建立的,某些地方的细小框架也会有记忆的。这样你在听课的时候,老师讲课的内容会和你脑子里存储的记忆有所呼应,你会经常恍然大悟、有所收获的。
确实听课比看书要轻松,但很多人听着听着就不知道讲到哪里了,也不知道在讲什么了。为什么经常有考生感慨听完老师全部的课程后,只记得那些笑话和段子,他讲的什么知识却根本想不起来呢?原因就在这里,因为你没看书、没看书、没看书,所以你的大脑没法和老师的讲授形成呼应和重点记忆。
如果你掉进了这个陷阱,若不及时抽身而是继续往死里听课,那你就等于在陷阱里继续往下挖,最后越陷越深。
02
节奏散乱,前松后紧
第二个原因是节奏散乱,前松后紧,最后是硬逼着自己从形式上扛下来,质量什么的已经不在意了。
我以前总以为考生前松后紧是因为自己懒惰思想作祟,因为人有天生的惰性导致拖延症严重,迟迟不愿下手开始。
但现在我部分修正我的观点,现在我认为考生之所以前期疲软没状态是因为没有成就感。
成就感这玩意很神奇,哪怕你再懒惰的人,只要你发现一件事你不断的投入后就能带来源源不断的有用产出,你就会情不自禁的越来越勤奋的去干这一件事,节奏会越来越快、越来越猛。反之,若是发现不断的投入带不来预期的产出时,你就会越来越心灰意冷,越来越不想干。
但是备考注会的时间是有限的啊,看着倒计时越来越近又会发急,最后干脆就依照自己的本能来行事吧,拼命赶课,别的不管了,先把课都听完再说。
但正像第一点原因里所说的,在没有看好书的前提下拼命赶课其实作用是不大的,往往是感觉啥都记不住,听完了该不会的还是不会。
一定要记得多做笔记,将“重点”、“难点”、都形成文字记录,那你每天的学习就是有成果抓在手里的,只要你能坚持3个礼拜,你就会越来越快。
为什么是3个礼拜呢,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通过行为形成心理节奏需要21天,正好3个礼拜。一旦形成了,最起码这一科你就能做到不待扬鞭自奋蹄了,自然也就解决了前松后紧、节奏散漫的问题了。
03
疑问堆积,没及时解决
第三个原因是疑问堆积,没有及时解决。
你学习过程中所有的疑点都是进步的契机,每解决一个疑难那就意味着进步一点,积累多了后你的速度自然越来越快。道理谁都明白,但一旦实操起来状况不断。
很多考生学了好几个月,竟然说自己没有什么疑问!这是不可能的,学必有疑。疑问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反映你的真实水平高低。
说自己没有学习疑问的人,只是没有发掘出疑问或者发掘出了疑问却让它白白溜走,自己忘却了还有这么个疑问存在而已。
这种现象在那些拼命赶课的考生身上体现的尤其明显,他们只是喜欢或者说习惯于一轮一轮的火力覆盖考点,但就是不愿意去做一下定点清除、精确打击的工作,而是任由各科疑难不断堆积,自己只管不断的推进进度,这会导致只是推进了进度而没有提升学习的高度,在考场上面对真题经常出现4个选项会3个,有一个不会的情况。
悲哉!辛苦的赶课泡汤了,早知道当初就拿出10分钟来把这些折磨人的小钉子拔了不就完了嘛。
04
不会做题
第四个原因是做题能力差,题目做得少。
“听课一听就会,做题一做就错”是很多考生的痛点,但如何解决这个痛点呢?
无数考生给出的做法就是一遍一遍的听课,这当然是不对的。好比你开车水平不行应该多开车上路练习才对,有一遍一遍的学习驾驶理论的吗?
当然广大考生现在也都很明了这一点,也知道多做题的重要性,很多人也在考前做了很多题目,但上了考场后很快发现考场上做题和平时做题差距很大,考场上的压力大、时间紧,经常出现这题目我在场下能做对,场上却做不对的情况,因为在考场的重压之下,你的应试动作会变形。而很多学员在考场上看到题目后感觉脑中一片空白或者答非所问就是这种变形的反映。
要解决这个问题,让自己在考场上又快又好的答题除了平时多多的进行标准化训练和不断的分析自己、提高自己以外没有别的捷径可以走。
多练、多想、多整改才能最快速的提高。
以上是我的一点浅见,如果对准备考试的你有所帮助,善莫大焉!
点击在线咨询泽稷老师,解读CPA考试政策变动,海量CPA学习资料免费领取,提供在线解答CPA学习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