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稷网校:看483分学霸搬出七大姑八大姨,如何解释CPA各章节含义。
财管
对于没有基础或者基础很弱的同志们,我实在是爱莫能助,因为我在考财管前对这个学问是知根知底的,没有任何瞧不起的意思哦~
教材将财务成本管理分为七个大章节,按照我的理解,财务成本管理是这样组成的:
财务报表分析——长期筹资+长期投资+营运资金(短期投融资)|成本会计+管理会计
其中估价/估值是以上左方(即除成本管理会计外)的基础
这样看或许抽象了点,我把它形象化一下,假设这是一个大家庭,家里的各种爷爷奶奶三姑二舅各色人等经营着各种业务(上各种班),财务管理者就是管家大帐房先生。
这些三姑二舅要求管家把它们上班/业务的各类“信息”搜集起来,比如挣了多少亏了多少等等,这个“信息”的汇总是什么?——财务报表
好了,拿着这些财务报表,三姑妈二舅舅想看什么?想知道什么?当然需要“分析信息”,因此,我们管钱的第一步就是“财务报表分析”,看看我最近上班挣钱多了多少,借钱占比多少,还得起借钱的利息吗等等。各种Ratio、横比纵比环比等方法就用上了,这就是第二章和第三章。
但是光是自我评估也不行啊,评估的目的是理财嘛对吧,要是三姑的钱多,她可以把它贷出去,甚至厉害点的放高利贷去。要是二舅最近要投资花钱,那二舅就要去借钱,弄不好还得借高利贷。这就是“长期投融资”,闲钱或者缺钱怎么办的问题。假设三姑闲钱多,二舅缺钱多:
三姑应该做的事儿就是——资本预算(大家头疼的第八章)。三姑的那些钱甚至厂房破设备等等叫做资本,预算就是怎么把这些资本拿去投资。假设三姑找到了她的几个关系好的朋友,三妹儿,三姨太,翠芬儿,桂花,各个都想找她要钱,怎么办?三姑肯定得合计合计(这合计不就是预算吗)。三妹儿说她家姑娘要结婚花钱,三姑想,这个项目都没有盈利现金流,不得行。三姨太说她想开个米粉店,三姑可以入股当股东,三姑要了份商业策划书,算了算营业现金流贴现。翠芬儿说她想开个纺织厂,三姑借钱给她不入股,三姑想到了道德风险,算了算回收期太长。桂花说她借钱来买房子,借钱按银行利率来,三姑回家想,干脆让她把老房子给我抵押,结果发现内部收益率是负的。最后三姑把钱给了三姨太,当上了米粉店股东。
所以资本预算是很有价值的,人人都有点闲钱,更不要说有闲钱的企业,一个企业投资实业也好炒股票也好,利用长期的资金来投资,就是长期投资,用资本预算。
当然还有个期权的问题(第九章),期权是投资的一种,了解金融业的人都知道远期、期权、期货等衍生产品也是帮助我们投资理财的工具。
现在轮到二舅子缺钱了。二舅子缺钱是财务管理最经典的部分,这出戏最有意思。缺钱的第一步不是去要钱,而是看看自己缺多少钱,应该找哪些人要,这就是资本结构(第十章)。二舅子发现杠杆率有点儿低,想多借点儿钱。
好了,分析出来自己的结构,二舅子该去要钱了,别忘了三姑有好多闲钱,二舅子给三姑说,你投在我这儿的钱还要继续投资,我们今年就不发股利了,三姑答应没得问题,我们对股利政策就是剩余股利政策,投资我们肯定支持,反正今年我钱多,不发无所谓。(这就是第十一章)
二舅子发现不发股利钱还是不够,于是想去其他地方捞点儿钱,比如让三姑找点儿其他股东啊,看能不能上市啊,发点儿债券啊,找银行啊等等。这就是第十二章,其实就是普通的找钱方法(有的地方方言好像叫讨钱)。
但是除了普通的正道找钱方法之外,还有些歪门邪道,这就是第十三章,这些歪门邪道不是直接讨钱,但是也可以起到讨钱的作用,比如我融资租赁、不发普通债而发可转债、不发普通股而发优先股等等。为啥很多人说十三章难学?其实就是歪门邪道有点儿难得走而已。
二舅子也真够辛苦的,找了股东找银行,发了股票发债券,最后不行还得来点儿歪门邪道,总算把投资的钱搞定了。看到这里你就明白了,为啥有的CFO这么管钱,这些融资活路以点不比投资简单啊。
三姑投资完了,二舅子融资完了,管家发现这么一整家里面活期存款缺钱了,买菜怕都不够。这就是“短期筹融资”,长期资金折腾来折腾去,短期我们还得留点儿“饭钱”(营运资金),饭钱多了浪费,需要“营运资本投资”,饭钱少了要饿饭,需要“营运资本融资”,就这么简单,所以14 15章没啥难度。总的思想就是我们要定一个“营运资本最佳持有量”,或者说“存多少米合适”,比如家里每天吃10斤米,管家觉得一周买一次米最合适,但是还是要留20斤怕出什么幺蛾子,所以管家应该每周买70斤米,并且保证家里最少还有20斤。(存货模式就这么来的,虽然需要求导推导,但是理解起来是不是特别容易?)剩下的那些什么应收款、商业信用、短期融资就更简单了,其实就是成本分析,买多少米成本最小又饿不死人。
到这里,“财务管理”水落石出,它的组成你也看出来了吧:长期投资+长期融资+短期投资+短期融资。但是别忘了,这些投资融资的具体金额是需要计算的,那么这些计算的数是基于什么来的呢?这就牵扯到“估值”。金融学中的估值非常复杂,有各种各样的模型,什么时间序列啦截面分析啦,但是财管中的估值只取了其中很简单的一部分,这就是第4、5、6、7章以及成本会计(专门对存货成本进行估值)。4章是估值的入门介绍,第五章讲股票和债券的估值方法(是不是对应着十二章普通的找钱方法?),第六章讲资本成本,也就是乱七八糟各种融资/投资活动应该怎么估他们的成本,第七章将整个企业打包进行估值(对应着部分估值,比如13章租赁活动,第8张长期投资活动预算)。其实第七章也可以看做“长期投资”嘛,对不对。
成本会计,其实就是估存货成本和生产成本用的,用的方法全是小学数学。
最后就剩下一个管理会计了,其实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是站在企业的两面进行分析的,财务报表是三姑和二舅用的,管理会计出的管理报表是管家用的,管家站在内部管理层的角度来“评价”用的,比如本量利的弹性关系,做一做短期预算,最后评价一下各个部门什么的业绩,进行内部业绩评价,比如跑堂部门、账房部门、厨房部门等等。
我画图不好,也就不给大家画了,现在大家明白了财管是怎么一回事儿了吧,其实就是股东和总经理怎么分析企业和相关投资活动的方法。现在我来分享一下学习的经验,对于有金融学/财务管理底子的同志们(指懂得估值、资本成本、现金流估值思想,知道资本市场构成和融资的同志),我的经验就一条:少看书多做题。题目中,特别是用现金流估投资价值类的题,小的细节特别多,但是财管的判分要求让我们一个地方都不能错,所以要多做题,多错一些地方,最后才不会错。看书也就是记一些定义、名词,因为这些词都是翻译过来的,名字可能不太一样,你懂的。书上例题做一做,再拿题目多做一做,就行了,不要过分依赖书。没有底子的同志们,我就只能帮你们帮到这儿了。
审计
说到审计,其实我到现在也没想通,我怎么就过了,居然还是七十多分。
出分前,我心中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心里想,审计考不过,正常,审计考过了,不正常。不仅因为今年题难到选择题没几个是心里有底的,更因为今年非常不按套路出牌的简答题,好像考质量控制还是考独立性等等规定考了一遍又一遍,Anyway,审计其实我真的平心而论,没有什么经验。
因此本文,仍然只适用于无审计工作经验和学习经验的同志们。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说我审计能过,无非以下几个原因
1.把审计当情景喜剧来听。真的,我在学习审计的时候就在想审计师和企业管理层(现在想想应该就是财务部)打太极的。审计师手里有哪些牌,怎么打牌能打赢,最经典的比如函证程序,那审计师可是必须自己亲自发出去或者亲眼看着发出去,然后亲自收回来。为啥?你要是不这么打牌,那到时候寄出去收回来的函证谁知道那些财务部的坏会计有没有动过手脚。
再比如,确定是否利用内部审计的工作,我们要评价内部审计的客观性、专业胜任能力、执行工作是是否可能保持应有的职业关注,以及是否能够进行有效沟通。好,我们现在来想一下,如果这个内部审计和他们的坏会计沆瀣一气或者听风就是雨(没有客观性)、然后连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应收股利都分不清楚,不知道增值税票和营业税发票的区别,乱开票报账报销都看不出来(没有专业胜任能力),整天的工作就是喝茶聊天看报纸甚至买菜做饭回家带孩子(没有职业关注),完了沟通起来支支吾吾遮遮掩掩说三道四问东答西(无法有效沟通),你敢“利用这些内部审计师的工作”?这张牌你敢打?
你看,审计有意思吧,看似审计那本书难受的要死,难以理解,这么自己一乐,啥事儿都解决了。
2.专注老师讲解。老师讲课就是生动形象,经常用反例来让我们听懂,所以当你听懂的时候就要和老师一起乐。我还记得老师当时说到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的时候说,对不重要的组成部分怎么办?我们分析分析就行了。你想啊,一个大企业,利润上亿,好多子公司,一个子公司的营业额和利润只占那么一点点,好比就一年营业额三五万,你要是当成重要的组成部分,派个人坐飞机去审甚至一个组去审,那点利润都被审计的折腾没了。所以我们分析分析就够了,就不用亲自审了。
这笑话,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要睡觉的时候都被逗乐了。
3.和经济法一样,想想审计准则背后的道理。其实就是一样的道理,懂得审计背后的道理,就像懂得法条背后的事理,审计的目的是合理保证无重大错报,一切的审计准则规范都是让我们达到这个目的,当我们试图去理解审计准则的道理的时候,审计就会很简单。
比如,我们对第一期后事项要进行“审计”,执行很多必要的诸如检查观察甚至重新计算的程序。第二、第三期后事项,我们没有义务执行程序,只是说管理层修改或者应当修改时,我们才去管。为什么?因为在审计报告日前,我们有很多张牌可以打,并且根据会计准则,在管理层批准报出前期后事项不进行说明是错误的,有理有据还要牌,该出手时就出手。第二第三期后事项,好比老范所说的,房子着火了可是消防员已经坐上飞机度假去了(我又乐了。。。)你管那么多干嘛,审计业务约定书一般就是签到审计报告日,合同都到期了,之后只有出大事儿大变动我才管一管,其他鸡毛蒜皮的破事儿,Nobody Cares.
平心而论,当做过审计工作,特别是经过一个完整的审计项目、做过非常多审计程序和科目之后,再看审计真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所以,有事务所工作经验的同志们一定要利用这个机会好好学习,没有工作经验的同志们,可以参考以上的经验,把审计的学习当成是工作的培训吧。学了审计之后再干审计,也绝对比不懂来干好很多。
战略
我们来说说战略。战略有很多种,本书将介绍“企业”战略(第一章)——而不是军事战略
企业战略从出生到死亡这个轮回有四个部分:
战略分析(出生和初等教育)——战略选择(上大学和实习)——战略实施(上班)——战略控制(不成功便成仁)
出生是第二章、选择是第三章、实施和控制是第四章
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战略和一个企业的战略有十分相通的地方,我们不妨以人做比拟,来理解企业战略的过程
那么在出生和初等教育(战略分析)时,我们要做什么?当然是认识自己。怎么认识自己?就是第二章的三节:从外部认识自己、从内部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差距。
比如有个淘气蛋叫二蛋好了。二蛋从不爱上学,整天就爱出去瞎玩,什么捅马蜂窝啊偷萝卜呀啥淘气的事儿都干。有一天二蛋淘气从山上摔下来,摔断了腿,躺在床上他就问他妈妈,为啥他掉下来,他妈妈说:人家孩子成天学习,就你淘气,你不掉下来谁掉下来。可是二蛋心里却想:现在家家都说要学习,可是我既学不好,也不想学,天生不是这块料。等到期末考试一出来,二丫比二蛋数学整整多出去80分,二蛋找到了差距,可是他并不觉得失落,因为内心里他觉得太正常不过。
好了,你看出来了吧,二蛋是如何进行战略分析的?外部分析——大家都重视学习、不重视玩,内部分析——天生不是学习的料,差距分析——虽然比二丫少整整80分,但是和内部基准比起来,差距并不大。
二蛋在战略分析后就发现自己的未来夭折了(战略失败的原因之错误的分析环境和能力)。我们来看看二丫。二丫考大学考到了北京城,随便举个例子啊,比如考到了广院(不要瞎猜,我可不是广院的,没那个福气天天看帅哥美女)。好了,作为二丫来说,她心里有好多小算盘:广院美女如云、大把帅哥又喜欢男的,估计自己谈恋爱是够难了;自己专业抓瞎不太懂,你说要学个卫星大锅盖专业真是一团乱麻;学校五环外,离通州不近离国贸也不近;要不要找个实习兼职赚点零花……真是乱死了。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当然是由上而下慢慢捋。(公司层面-业务层面-职能层面)
首先二丫决定,作为一个艺术院校为主的工科学生,拼美丽是拼不过了,她还是以学习工程成为一名工科女工程师为总目标好了。(总体战略)
然后,二丫聪明的划分了自己的角色(业务单位战略):学习上当学霸(标准化战略),学习后如果没找到男朋友就一个人到处玩(差异化战略),找到男朋友后就多考虑恋爱(集中化战略)
最后,她为自己定的若干子目标设立了计划(职能战略),比如如何找个男朋友,去哪儿旅游,学多少门课修多少学分等等
战略选择完毕后,我们就要实施战略了。其实实施战略本身并不难,比如二丫,有了计划之后按照计划执行就可以了,等到上班后更简单,按照规定干活儿就是了。可是战略实施本身并不简单,他的难度并不是在执行计划上,而是在执行的人身上。不是所有的员工都敬业,也不是所有人的手脚都麻利。
还是以二丫为例。二丫毕业后顺利的进入了某电视台做工程师。她本打算着周五开个会总结一周大家的工作,奖励整个技术团队加班加点的保证某晚会的录制播出,然后周六去看爹妈,然后请几天年假周日出发去大连玩。
结果黑色的日子到了。周五早上起来上吐下泻吃坏了肚子,浑身酸软的去开会迟到了俩小时,整个团队人人生气,各个想造反。(文化对绩效和战略的影响)会没开好,鼓励会变成了造反批评会,突然发现另一节目组的组长被挖走,不但年假请不了,周六周日还得加班加点的赶那个节目组的活儿,别说去看爹妈和大连了,连大马路都旅游不了了。
时间仓促啊,这个例子举的不大好,但是希望大家懂得这个意思,就是战略实施本身并不难,但是要想保证不走歪,这些保证战略实施的要素就要格外注意。对一个企业来说,最关键的实施问题当然就是企业这个小社会的运作,一靠硬性职能分配(组织结构),二靠软的气氛(企业文化),一个高效的组织职能外加与战略合适的企业文化,能高度保证企业的战略被员工高效又愉快的执行。
战略控制我就不用多说了,就像是查错防弊一样。
战略这个词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和人一样,就是一个实现目标的过程而已。小时候我们偷偷溜出家门的计划就是个战略,所以理解战略并不难。
除了战略,一个企业还要做的就是风险管理。企业风险管理兴起其实并不久,因为一般对风险管理感兴趣的企业都是金融企业,只是随着后来地区和全球化竞争越发激烈,制造业、服务业等企业也感受到了风险管理的重要。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个什么关系呢?从字面上其实就能看出来:“控制内部的风险”。所以最后一节为什么说要整合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关系,说白了就是要把控制内部的风险和管理外部的风险整合起来而已。
好了,那么怎么学习风险管理?其实就是那五步。识别、分析、计划、监督、应对。有没有一种感觉,看起来风险管理也很像战略?那就对了!风险管理就是“实现企业风险最佳状态的战略”,所以我们仍然可以用学习战略的思路去学习风险管理,其中最难办的就是那十多个风险管理办法,什么优缺点啦之类的。
内部控制其实更简单,之所以把它单独成立一个章节,原因就是我国出了一个《内部控制指引》,以后上市公司都要做内部控制审计,事务所是要出内控报告的。
所以学到这两章,我敢说绝大部分的同志都在纠结,那十多个风险管理工具、十多个内控指引,我要不要背啊?
其实我可以更延伸出一个大问题,整个战略要不要背啊,要背多少啊。背背背背背……也就是我今天最后想说的内容,你到底是想学习,还是想背书?
在我大二上的时候,我第一次接触到了管理学这门课,主要讲的就是战略和文化。按东北话说,我当时上的可得劲儿了,但一直都没有背书。结果期末到了,我心想完蛋了,这么多优缺点模型乱七八糟的,我怎么记得完?我们期末考试课和课直接相差非常短,我能专注在管理学上的时间就非常紧张,后来眼看把一本书的优缺点背完是基本不可能了,我就把所有的模型、优缺点列在一起,然后自己总结了两派(行政管理派和组织行为派),惊人的发现其实大多数的优缺点是共通的,比如有效率就是专业化、但客户需求往往有多样性等等。复习的时候我就想,肯定不会不通过,我不如多学点自己的东西,然后总结了很多。
结果可想而知,最后战略考试让死背优缺点的题目其实并不多,绝大多数题目是理解型的。是的,考战略确实要背,但是战略本身就是个很灵活的东西,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有任何一本战略书敢说我的优缺点总结的最好最全,考试时的题目一定是板上钉钉的东西,也就是所谓的“热点、常考点”,比如业务单位战略就是那三种,财务战略按照现金和绩效分成四种等等,这些板上钉钉的东西要背,或者说,要用推理的方法熟记。那么剩下的东西,特别是优缺点,怎么办?当然就是理解关键要点,去记关键词,最好的办法还是推理出来。
请注意,千万不要“背”(除非那个地方只考选择题),因为一旦你是背下来的,表面上很省事儿,但考试的时候你答题将一塌糊涂。就像吃饭一样,囫囵吞下去,受伤的就是胃和小肠,要细嚼慢咽,才消化得好。总有人说,这个很好理解,我要背下来。如果你“很好的理解”之后居然还要“背下来”,我只能说,战略考不过太正常了。
光说不练假把式,下面我以一个小战略:对外直接投资来举例,来告诉大家如何学战略。对外直接投资分为两种:全资企业(独资企业)和合资企业。这个分类是需要你记的,其实也很好记:自家做生意和搭伙做生意。这个记下来的时候我们再来看优缺点,你在学习的时候就应该这么看:全资企业就是自家生个儿子,合资企业就是认个干儿子。
全资企业的好处就是自家生儿子的好处:听话(生产制造物流营销统统是自己的)、肥水不外流;不用像认干儿子一样扯皮(比如过节去哪家过)。自家生儿子的坏处?需要足够的资金(生娃娃养娃娃费钱啊这个年头);占用大量资源(起码这个当妈的就要怀胎九月,大喊大叫才能生出来,生完了还要喂奶,上班、事业都要担误)、没有当地支持(认干儿子好歹还有儿子原配爹妈管教,自家生儿责任都在自家头上)。
那么合资企业你也可以理解了,认干儿子的好处就是有人当帮手:加强现有业务(干儿子可以当帮手);打入国外市场(国外的干儿子可以在国外当出口的帮手);将国外产品引入国内(干儿子可以在国外当进口的帮手);一种新业务的经营(干儿子的原配爹妈可以搭伙做买卖)。认干儿子的坏处?就是不听话:目标有差异(毕竟不是一家人,想法不一样);文化有差异(吃饭吃不惯一样)。所以这个帮手不一定能帮上什么大忙。
所以在学习去对外直接投资的时候,需要记住的是:分成“全资”和“合资”。这是四个字需要一字不差的记下来,这个不难。然后优缺点怎么记?自己生儿子和认干儿子。生儿子听话(两个好处)但是花费大(三个花费);干儿子当帮手(四个帮手)但是不一定听话(两个差异)。你看,优缺点需要背吗?不需要。优缺点需要的是“推理”,是“记”,而不是“背”。通过这套推理,在看材料时,你就会知道为什么企业要选干儿子——缺钱/选生儿子——不想扯皮。你要是把这套推理灵活的写出来,战略考不过才是怪事。比如:A企业有大量资金和资源(生儿子不缺钱),并希望在日本投资建厂时保有其竞争优势(要个听话的),如商标、产品质量等,因此A企业更适合在日本采取独资企业的形式进行投资。
好了,战略和风管就写到这里了,我想大家已经懂得了我所说的意思。战略本身就灵活多变,风险管理更是以一套灵活的机制去进行管理,千万不要死背,理解后记忆是上上策,只背书是下下策。很多人以为自己理解了,但事实上理解的不深入不深刻,背下来也是冤枉的。该记的确实要记,但不要只记,也不要记太多,我们要考的是60分,能够记下合理多的东西外加深刻的理解,以我自己的经验表明,考上80分轻轻松松。这就是我学习了战略将近四年的感想。
至此,我已经将六门学习经验都进行了分享,老天啊,我对广大的人民群众已经做足了好事,万万不要在综合阶段给我难堪啊,哈哈。开个玩笑,我始终还是相信多行善多积德人就多幸福多幸运。
我从来不祝大家考试都通过,只祝那些付出了足够辛苦和努力的人考试通过。当你感觉自己学得越多没有搞定的东西越多,越害怕自己通不过时,差不多你就能通过了。
相信我,注会考试智商确实占一部分,但是根据我的经历,通过考试,至少是专业阶段,努力和付出要占80%以上,只有多没有少。当你以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付出了足够多的精力和时间之后,通过考试并不难,也祝这些付出了足够多的精力和时间的同志们,在查分时心想事成。
点击在线咨询泽稷老师,解读CPA考试政策变动,海量CPA学习资料免费领取,提供在线解答CPA学习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