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应用]

(一)实质性分析

固定资产实质性分析可能非常复杂,很可能涉及计算和会计知识。分析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情况:

1.分类计算本期计提折旧额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与上期比较;

2.计算固定资产修理及维护费用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例,将本期各月、本期与以前比较;

3.计算累计折旧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与折旧率比较;

4.计算当期计提折旧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与折旧率比较;

5.计算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占期末固定资产原值的比,与期初该比率比较。

(二)实地检查

通过实施实地检查程序,不仅能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存在,而且有助于发现固定资产是否存在已报废但仍未核销的情况。

1.可以以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为起点,进行实地追查,以证明会计记录所列固定资产确实存在,并了解其使用状况;

2.也应考虑以实地为起点,追查至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可以获取实际存在的固定资产均已入账的证据;

3.实地检查的重点是本期新增的重要固定资产。实地检查范围的确定需要依据内部控制的强弱、固定资产的重要性和注册会计师的经验来判断。首次接受审计,应扩大检查范围。

(三)所有权或控制权

1.对外购的机器设备等,审核采购发票、采购合同等;

2.对房地产,查阅合同、产权证明、财产税单、抵押借款还款凭据、保险单等;

3.对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验证融资租赁合同;

4.对汽车等运输设备,应验证有关运营证件等;

5.为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受留置权限制,应审核负债项目。

(四)本期增加

审计固定资产的增加,是固定资产实质性程序的重要内容。

1.外购固定资产,核对采购合同、发票、保险单、发运凭证等,测试入账价值,授权批准手续和会计处理;

2.在建工程转入的固定资产,检查固定资产确认时点是否符合规定[是否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入账价值与在建工程的记录是否相符,与竣工决算、验收和移交报告等是否一致;对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的固定资产,检查其是否已按估计价值入账,并按规定计提折旧;

3.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是否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入账,价值是否公允,交接手续是否齐全;涉及的国有资产是否有评估报告并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评审备案或核准确认;

4.对于更新改造增加的固定资产,检查通过更新改造而增加的固定资产,增加的原值是否符合资本化条件,是否真实,会计处理是否正确;重新确定的剩余折旧年限是否恰当;

5.对于融资租赁增加的固定资产,获取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相关证明文件,检查融资租赁合同的主要内容,并结合长期应付款、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检查相关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五)其他实质性程序

1.检查本期固定资产的减少,查明已减少的固定资产是否已做适当会计处理。

2.检查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更新改造、资本化]的会计处理。

3.检查固定资产的租赁

(1)经营租赁:不在固定资产账户核算,另设备查簿登记。

(2)融资租赁:按企业自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维修。

4.检查与固定资产相关的借款费用资本化计算。

(六)累计折旧

1.已计提部分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是否正确。

2.已全额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是否已停止计提折旧。

3.因更新改造而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是否已停止计提折旧,因大修理而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是否照提折旧。

4.对资本化的自有固定资产装修费用是否在两次装修期间与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单独计提折旧,并在下次装修时将该项固定资产装修余额一次全部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5.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按规定可予以资本化的固定资产装修费用,是否在两次间装修期、剩余租赁期与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三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

6.对采用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是否在剩余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

7.未使用、不需用和暂时闲置的固定资产是否按规定计提折旧[照提,计入管理费用]。

8.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折旧处理是否符合规定[待售日前照提折旧,待售日后停提]。

(七)减值准备

如固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将固定资产的账面金额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将减记的金额确认为固定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但处置固定资产时原计提的减值准备应同时结转。

PS:更多注会资讯,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CPA考友论坛】,免费领取2016年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