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Casters队伍,来自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强小品,金融学专业,曾获国家奖学金,KPMG Elite,古典音乐控,一个不会踢足球但喜欢看球赛的girl。颜坤,金融学专业,中大九十周年校庆音乐会二提首席,爱好特长小提琴,一个重度精分的话唠。何婉铃,会计学专业,不喜欢动漫但是喜欢日语,爱追剧爱旅游爱仲基。赵颖,会计学专业,曾在东亚银行实习,喜欢文学和fashion设计,创意无限灵感无限,一个真爱设计和美女但肉身困在了会计的小巫女。

JHC一路走来,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我们四个都是中大国际金融学院的大三学生,从珠海校区到广州决赛现场,回想起来,所有情形都历历在目。这不仅仅是将来又多了一件可以向别人吹牛逼的事情,而且更重要的是,对于每个队员,这都是大学生活中的一段珍贵的记忆吧。关于这次比赛,我们四个人都有一些想要分享的东西。

强小品:

5月13日,JHC华南区决赛现场,经过了做梦般的25分钟后,我们作为最后一个上台展示的队伍,缓缓走下舞台。那一刻,对于我这个队长来说,确实是感到如释重负。当时没有想到自己会拿什么名次,因为前面5个队伍的展示我们并不允许观看。但是我知道,我们已经全力以赴了,整个展示过程非常流畅,问答环节即使是有一点瑕疵,至少我们还算淡定。最后听到亚军是Casters的时候,我知道当初我们想要去上海参加全国决赛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我们的队名Casters,最初取的是魔法师的意思,有化腐朽为神奇之意。回想起一个多月的比赛历程,化腐朽为神奇这句话还真不是说说而已的。

4月初经过初赛,我们年级进入复赛的刚好有四个人,便顺理成章地组成了队伍。我们这四个人可以说是各有所长。我比较擅长英语,不管书面还是口语,都是我的强项,所以撰写报告主要是由我来完成。另外,我在ACCA中学到的专业知识比较扎实,通读案例后,对案例分析的时候更倾向从财务、战略等公司本身的事件中找问题,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颜坤很有想法,大胆创新,思维也很发散,能从一个更加宏观的角度来分析,而且看问题非常准确。赵颖是查资料小能手,许多行业数据都是由她搜集整理出来的。婉铃有时候会大开脑洞,想到一些我们没有注意到的细节问题,从而对报告作出完善。但更多的时候,我们不是一个人专门对应着做一件事,而是集思广益,比如开脑洞的部分,每个人都有参与。

回想起来,复赛阶段我们做得比较好的,就是定下严格的ddl,那半个月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放在比赛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提交报告的前五天我就做出了初稿,在这个基础上不断修改。Major的建议对我们帮助很大,他建议我们用行业数据,并且关注到重资产的问题。还有吴老师建议我们深入分析比率变化的根源,最后都有用到我们的报告中。

4月29日,收到了进入决赛的通知,小小的兴奋了一下。我觉得决赛案例展示的环节是更能考验团队合作的。五一过后,我们开始构思展示的形式,最终确定了将自我介绍和展示正文部分贯穿起来,讲述一个consultant内部会议的故事。形式确定下来之后,讲稿和PPT才是大boss。首先,展示是有16分钟的时间限制,于是我们不断修改,以达到时间上的要求。有的队友一开始在背诵和英语口语方面比较捉急,但是最后几天硬是熬夜把讲稿背的像说中文一样流利。多亏颜坤一直在鼓舞我们的士气。最后的彩排,我们更加关注展示技巧方面的问题,比如眼神、手势、语气等等。

决赛的时候,天时地利人和,我们获得了亚军。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是自信,不要紧张,忘词了或卡壳了就直接跳过。另外,回答问题的时候随机应变,想到什么说什么,总比僵在那里沉默要好。后来听了评委的点评,真的觉得非常受用。感谢颜坤,赵颖,婉铃,你们是最给力的队友!

何婉铃:

说实话,对于这个比赛,我一直都是抱着我随时可能被刷的心态来完成的。

在第一轮,个人的在线测试的时候,题目每个种类都有20道左右的题目,然而每个种类我都只做了大概6道题。这些题里面最有感触的是逻辑题,虽然它用的是图形,但其实是数独的填法。这是我初中的时候一直玩的东西,当时我们数学老师还问我们做这些东西到底有什么用,现在看来还是有点用的。

第二轮开始案例分析,分析一个渔业公司的案例。这个实在是有点难度,因为虽然生活在沿海地区,捕鱼这个行业还是离我很远的,基本上没有什么关于这个行业的行业知识,单词都查了很久。在分析方面主要是通过案例还有公司的年报来进行的。一个公司的年报还是可以看到很多东西的。对于数字不太敏感的我在这一个时间段负责开脑洞,想到什么说什么,不过脑洞开得还是要有依据的。

最后的决赛,要做的东西还是很多。我们在不同的阶段遇到了不同的问题,ppt部分实在是不好做,都有种想要外包的感觉。但是我们还是自己搞定了虽然并不算完美,而且后来Major也告诉我们,ppt还是应该自己做,这样才能保证放的是我们想要的东西。

对于讲稿,掐时间花了很长时间。一开始写的东西太多,导致没法在16分钟内完成。后面的时间一直在删减讲稿并且保证每个人的时间都在平均水平。然后就是背讲稿,这个实在是让我头都大了。没有办法,只有一直背一直背,没有想要做到很出色,只是想要不拖组员后腿。这里有个我自身的小经验,在背到有一定的熟练程度之后,不要想着你会忘,就不会忘。在脑内不要循环太多次,要读出来,这样子脑子才不会打结。

总的来说,我有一群想赢的队友,带着我一起进步,给我带来各种方面的知识。十分感谢他们。

颜坤:

想到7月要去上海参加全国的总决赛,回想起之前我们四个人坐在一起为能不能进决赛而发愁的场景,不免感叹这一段时间发生的点点滴滴。如果你要问我怎样才能在众多队伍中脱颖而出,我认为一定的能力只是必要条件,态度才是达成一件事情的充分条件。现在很多同学的能力都十分出众,却没有真正让自己的才华发挥出来,那么我希望我对这次比赛的反思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首先有一点我们队做得不错,就是时间管理。就我个人而言,从接到决赛通知到最后比赛的这半个月里,我几乎每天都有很多课,而且我每天早上都要早起去练小提琴,下午还要去跑步,有时候还要发愁一下是否应该改善一下自己的膳食健康。但是我这一段时间里从来没有熬过夜,还早早地就把自己的讲稿琢磨的滚瓜烂熟,所以最后几天我对自己这一部分的展示基本没有压力。我认为要做到好的时间管理,首先要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有个整体的规划,到了时间该做什么就做什么,绝不赶DL。同样是在DL前4个小时做事情,被逼无奈和早就规划好时间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其次是做事情要有效率,我时刻会提醒自己某个阶段的目标,比如在写讲稿的时候,我的目标就是拿出一篇有质量的讲稿,至于突然灵感闪现想到评委可能在Q&A问到的问题,我会立刻把它记录下来,然后跳过,等我把手头的事情做完了,再来琢磨,走路的时候可以想,吃饭的时候可以想。

接下来我想分享一下我对团队合作的看法,这本来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但是我也只能就我体会到的一些零星的感悟来说说。首先一个团队一定要有一个目标,然后就能根据这个目标制定计划,这和P3讲的战略是一个道理。我记得我在我们四个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提出了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进决赛,有了这个目标,每个人自己在做事的时候该做到什么程度,心中就有个准绳了,不论如何都要达到要求。其次,好的团队合作是能达到协同效应的,如果每个人都能讲更多的时间用到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事情上,那么整体的效率就会高很多。就我个人而言,我几乎没有参与到半决赛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和决赛ppt的制作,但是我也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很多的问题和点子都是我提出来的,并且在在大家犹豫不决的时候拿定主意,我也会不断地整合目前的信息来确保我们的报告内容整体在逻辑上是合理通顺的。最后是团队的协调和沟通工作。举几个简单的例子,首先,团队内出现了不融洽的因素时要积极主动的去疏导,否则大家在沟通的时候难免会有所保留。其次,一定要对质量有个整体的把控,团队的目标在那里摆着,想要实现就要督促每个人达到要求。还有一点,就是去激励你的队友。不要觉得那些煽动性的画面只是电视剧里的场景,在你的队友士气低落时,不要觉得尴尬,大胆的鼓励他们,也许队友也会惊喜地发现,他们能做地远比自己想象的好。

最后分享一些零散的感想。首先,我们真的是可以学以致用的!比如案例里企业的汇率风险和价格风险就是我在上金融的专业课时受启发想到的。还有我们分析案例的模型大多数都是P3课堂上学到的。其次是一定要对自己严格要求,举个例子,我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一般,但是我在读稿的时候把即使很简单的英语单词也注明了音标,确保发音准确,然后反复练习。在比赛结束的时候,有一些选手甚至夸奖我的口语非常棒,我当时其实蛮意外的,哈哈。最后就是心态要放好吧,把该做的事情做好了,就要对自己有信心,也就不要去担心队伍到底抽到了第几个出场,忘词了怎么办等等的琐事上了。

在这里写这么一篇分享对我个人而言其实也是对这次比赛的反思和总结,当然也会有一些缺点,这里就不拿出来见笑于诸位看官了,等我们在全国总决赛的时候改正做好了再和大家讨论。也希望大家平时做完一件事情后也能及时的反思总结,并在改正缺点中不断提高。就像我在一开始写到的那样,能力真的没那么重要,因为有了做好一件事的态度,哪怕这一次不能成功,我们也在经验中总结了教训,提升了能力,那么之后想做成一件事件,也就容易很多了。

赵颖:

文章的命题是个“全景模式”,然而刚刚经历比赛落幕的我,脑海中净是些碎片式的特写镜头,一片始一片终,斑驳着像个美梦。我想着,读者最想了解的,大概是四个ACCA班同学怎样一路打怪通关的故事吧,那么只好落俗地正叙了。

3.31-4.17 Semi-final

这一阶段是拿到case直至提交案例报告的过程。案例分析除了解读手中材料,我们强大的队长、队友们还搜集到了案例主角的全球官网、中国官网,行业数据库以及相关性极强的2篇期刊论文以供参考。

初步分工:外部分析(PESTEL,5F)、内部解读(股权线,时间线,)、财务数据分析(报表,ratio,趋势,异常值等),把财务数据背后的企业行为对应到,同时大开脑洞。

报告撰写:按照case的三个问题一一解答。这段时间还在不断讨论公司的运营活动、瓶颈、市场,有时候激烈到几方对峙,不过真理越辩越明,对案例理解越发深入。另外我们根据Major对案例的解读对报告进行了删改,也冒出很多新思路。

评分反馈:73.5分,不高的成绩,但评委着重强调了我们的亮点在于potential problem和bottleneck的分析以及建议、行业数据等,但在ROE和杜邦分析上解读不够,甚是冤枉啊,在极短篇幅限制和尽量展示想法的博弈里,我们选了前半部分压缩指标解读而集中在后半部分的问题分析里。此处呼吁,当question只问数据和变化时,请不要傻白甜有一答一,要答到骨头里。

4.29-5.13 GZ Final

5.11 凌晨向代表处提交定稿PPT,中午找Major点评,大错小错不计其数,虽然此时已无法修改PPT,但所有valid points都被我们吸收进讲稿,用演讲cover不可挽回的PPT的缺点(开篇要有Agenda,每一part要给conclusion,每一处细节都要related

5.12收获极大的训练营结束时抽签,最后一个上场,预计满场疲惫但会承载着最高的期望,感谢Sean帮我们整理心态。

5.13开场之后在走廊面对“游客”排练,入场前有幸遇到Major为我们加油,分析场上战况,天啦噜,那大概是我所认识最温柔的他了❤士气大振,入场。

整场比下来,评委最看重的是内容,内容重于形式,所以我们即便PPT首播不畅且存在结构性大问题、措辞性小问题,凭着四人彼此互动且流畅的演讲,展示出了完整周全的分析与结论,仍然广受欣赏。在点评环节,我组被圈点的部分有:用数据逻辑地表达、分析面广、准确的行业和市场分析、风险分析、teamwork与互动、Q&A环节沉着淡定……然而次于冠军的原因是,我组偏“仰望星空”地开源,不如云大“脚踏实地”地节流,即,当企业发展遇到瓶颈与严重的资金问题,更严格地控制成本优于研发与开拓市场。就这场比赛而言,评委们的提问一针见血,大可不必担心评委们对于英文演讲的吸收程度,可以说演讲内容的战略重要性高于其他辅助工具,当然,PPT、台风之类的事情还是非常有必要做好的。

最后想给一些想参赛却还在观望的同学们说一句心里话,每一个现在都是最好的时刻,不要怕自己能力不够、知识不足,上台必败何必一试,你永远不知道你努力起来会有多优秀,也不知道,多一步的历练对自己有多大的价值,Try everything bravely.

非常有幸与MC一起分享,We are Casters and we are still trying.

今年7月,从唐家湾到上海滩,全国Final,to be continued…

 

2016 ACCA学习资料大礼包(内含ACCA历年真题、考官文章、考官报告、备考宝典等实用学习资料),关注微信公众号:ACCA考友论坛(ID:ACCA-CHN)即可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