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私董会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早在一百多年前西方就已经有了私董会,主要特点是外部力量开始对企业内部决策产生影响,弥补了决策者个人能力的不足。目前私董会基本上已经在西方销声匿迹,因为私董会不属于企业内部正式机构,只不过是强调了一些董事会的功能特征,这种外部组织对企业发展没有必然责任,因此对传统企业转型而言,一是影响力度有限,企业变革最终还是依靠自身力量,作为外部力量的私董会只能提供一些建议与经验;二是有时会产生一定负面作用,企业都有自身的特质,盲目的借鉴与复制很容易适得其反,大量的事实可以说明这点。对于健康发展的企业而言,需要的是一个正常的董事会而不是私董会。
为什么传统企业推崇私董会?
私董会之所以被民营企业老板所接受是因为市场发生变化后,影响企业发展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相对而言显得老板决策能力开始降低,导致老板管理权威的地位受到挑战,决策的正确性受到质疑,从员工看待老板的视角就能感受这一点。创业的成功时一般会让员工“仰视”老板,在企业中老板是一个巨人,头戴光环,无人挑战,但是随着市场变化,决策频频失误,企业经营业绩停滞或下滑,越来越多的员工开始“平视”老板,质疑之声此起波伏,员工消极怠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以至于老板不停的反复强调“执行力”,直到有一天不小心听到了有人用“无能之辈”形容自己时,才发现员工开始“俯视”自己,经常阴奉阳违,此时任何一个老板都无法忍受。要想重新带上光环,只有再次强壮自己。在企业内部无法获得力量时,只能希望于外部,这时私董会就会产生,为企业提供这样帮助。但私董会只能出现在企业“能人”管理阶段的后期,象征着“能人”时代即将结束。
有了外部的力量支持,老板的经营管理、决策能力有所提升,从外部获得新的理念,新的管理方式让老板的权威开始提高,在企业中又仿佛找到了昔日的“感觉”,在这个阶段私董会对企业发展的确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市场变化始终客观存在,私董会局限性也必然会显露,企业必将放弃这种方式,重新思考如何通过内部力量解决企业发展问题,这是企业自身发展规律所决定。
企业到底是谁的“天下”?
如果把企业也看成一个“天下”的话,那么企业到底是谁的“天下”?是“家天下”还是“公天下”?虽然在西方这不是一个问题,但是在中国却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因为在中国历史上就一直模模糊糊,却自以为清清楚楚,这也是目前传统企业转型的最大障碍。
搞清楚这个问题需要先明确企业的本质是什么?企业是一个价值创造组织,其实没有天然的标签,也就是说既可以是“家天下”,也可以是“公天下”,由谁来决定?“天下“的属性最终由市场决定,在不同的市场发展阶段,就会出现不同的“天下”,一般来看企业都是从“家天下”逐渐发展为“公天下”,最后必然是所有员工拥有企业财产所有权,这就是企业的进化规律。
民营企业如此,国有企业亦然,只不过看如何来定义“公”的含义。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也是从“家天下”逐渐向“公天下”转变的一种形式。换句话说当市场需要“公天下”时,企业就不能是“家天下”,否则面临市场淘汰的风险。如今很多行业已经发展到了这个阶段,互联网时代导致“家天下”江河日下,在企业摇摇欲坠的现实面前,私董会的作用越来越显得苍白无力,是该放弃私董会的时候。
扫码咨询泽稷老师,解读CFA®考试政策变动,海量CFA®学习资料免费领取,提供在线解答CFA®学习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