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中的降准来得正是时候,9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刚刚发出了降准的信号,两天后,全面降准和定向降准就如约而至。

       9月6日,央行发布消息称,决定于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此外,为促进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再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此次降准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

       此次降准实际上早有预兆。9月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表示,“坚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并适时预调微调,加快落实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的措施,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因此,此次降准可以说是对上述会议决定的落地之举。

       这也是央行年内第三次降准,笔者认为,这次全面降准和定向降准释放了三方面的信号。

       信号一,降准的落地是对“六稳”工作的部署,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此次降准释放资金约9000亿元,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同时,此次降准受惠对象广、受惠力度大,能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通过银行传导可以降低贷款实际利率,从而降低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有效缓解实体经济的压力。

       信号二,降准进一步释放流动性,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降准之后,增加市场的流动性,金融机构获得了更多的资金,资金相对更宽裕,成本进一步降低,有助于提升对实体经济服务的意愿和能力。

       信号三,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但显现宽松基调。虽然央行表示,此次降准并非大水漫灌,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但是,通过此次较大范围的降准,货币政策的宽松基调也逐渐明显。今年以来,央行共实施过两轮降准,第一轮是在1月份,分别于1月15日和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属于全面降准。第二轮分在5月份、6月份、7月份三次实施到位,对聚焦当地、服务县域的中小银行,实行较低的优惠存款准备金率,释放长期资金约2800亿元,属于定向降准。

       此外,笔者认为,此次降准在利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有助于资本市场的信心维护和预期引导。

       统计数据显示,A股市场在央行启动降准后的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内均涨多跌少。今年1月4日宣布降准后,上证指数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内的涨幅分别为5.5%、29%和16.6%。

       实际上,在9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降准预期影响下,A股市场最近也表现突出。9月4日至9月6日,沪指实现“三连涨”,甚至上证指数一度重新站上3000点,创业板指数也回到1700点。截至9月6日收盘,沪指报2999.60点,累计上涨3.93%。同时,债券市场也积极回应。

       笔者认为,此次降准为整个市场释放了充沛的流动性,改善了投资者对于经济前景的预期,有力的提振了市场信心。

       中国证券报:“降息”三部曲有望渐次奏响

       央行日前宣布降准。分析人士认为,逆周期调节发力,降准只是“打头阵”。在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实现贷款利率换锚后,适时降低MLF利率以进一步降低实体贷款利率的可能性增大。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MLF利率下降就是降息。目前来看,降息“路线图”已逐渐清晰,“LPR机制完善—LPR基准推广—MLF小幅多次调降”的降息三部曲将先后奏响。

       市场利率中枢下行可期

       9月公开市场到期回笼量较少,又属于财政支出大月,配合央行适时适量流动性支持,货币市场出现异常波动的风险不大,央行祭出力度更大的降准举措,对季末流动性自然无需过虑。

       短期而言,降准释放的资金可保障流动性平稳迈过税期高峰。此后,流动性虽面临季末监管考核与长假前取现等因素扰动,但财政支出加力可期。跨季后,10月初市场利率中枢进一步下行值得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央行降准虽然力度不小,但没有提出置换到期MLF。换言之,央行续做到期MLF的可能性依然存在,MLF操作窗口继续打开。

       MLF操作备受关注

       央行按月开展MLF操作已成为常态,但9月乃至此后一段时期的MLF操作将备受关注。

       8月16日,央行宣布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改革后,报价行给出的LPR报价按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MLF利率)加点的方式形成,从而实现LPR与MLF利率挂钩。央行要求,各银行应在新发放的贷款中主要参考LPR定价,从而实现贷款利率换锚。其结果是,MLF、LPR、实体贷款利率之间有望实现密切联动,让市场利率下行更多反映到贷款实际利率中来。

       8月20日,改革后的首期LPR出炉,1年期LPR是4.25%,五年期以上LPR为4.85%,相比之前利率有所下降。在降低实际利率的政策氛围中,市场对于LPR继续下行以引导贷款利率下行存在较强预期。

       某种程度上说,近期央行无论是改革LPR形成机制,还是实施普遍和定向降准,都是落实降低实际利率要求的体现。

       专家认为,在新机制下,要实现LPR下行无外乎两种路径:一是降低MLF利率,二是降低加点,即压缩MLF与LPR之间利差。而MLF利率会否下调更受市场关注。

       9月被视为MLF利率下调潜在窗口期的理由在于,市场推测美联储大概率将在9月继续降息。在美联储议息前,我国公开市场恰有一笔MLF到期。此外,9月20日将发布新一期的LPR,适时下调MLF利率,可及时带动LPR下行。

       “降息”条件成熟

       LPR形成机制改革后,贷款利率换锚,降低MLF利率从而降低LPR在本质上与原先降低贷款基准利率的效果相似。某种程度上说,降MLF利率就是降息。

       当前,适时降息的条件正变得成熟。首先,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逆周期调节需加大力度。其次,海外一些央行纷纷放松货币政策,中外利差明显扩大,为我国货币政策更注重内部均衡创造更好条件。最后,降息约束在逐渐减弱。一方面,房地产融资渠道全面收紧,解决了降息的一大掣肘。另一方面,8月人民币汇率贬值风险已得到较充分释放,减轻了降息可能引发汇率大幅贬值的顾虑。

       可以说,降息“路线图”已逐渐变得清晰。在完善LPR形成机制,实现贷款利率换锚之后,适时通过降低MLF利率以进一步降低实体贷款利率的可能性在增大。机构认为,“LPR机制完善—LPR基准推广—MLF小幅多次调降”的降息三部曲将先后奏响。即便9月MLF利率不下调,未来择机下调的可能性也在上升。

       当然,考虑到市场利率并不高,且仍需兼顾稳定汇率、稳定物价、结构性去杠杆等宏观目标,未来即便包括MLF利率在内的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出现下调,预计也会是以碎步缓行的方式呈现。

       上海证券报:前10次宣布降准后A股6次上涨券商集体唱多后市

       上周,A股表现强势。上证指数周涨幅3.93%,日线五连阳,市场赚钱效应显著增强。

       上周五盘后,央行再发重磅利好,降准如期落地,将释放9000亿元长期资金。上周末,国际指数编制公司标普道琼斯正式发布纳入其指数体系的A股标的调整名单,囊括1099只个股。据招商证券(17.710,0.45,2.61%)测算,本次纳入有望为A股带来11亿美元的被动增量资金。

       据此,机构对“金九行情”的乐观预期进一步升温,曾在一季度打出“牛市大旗”的中信建投(24.630,0.88,3.71%)证券也再度发声,继续看好后市,建议优先配置券商股和科技股。

       此前降准后地产及医药表现较好

       根据上证报的统计,从2015年6月至今年5月,前10次央行宣布降准后的次一交易日,上证指数有6次是上涨的;在宣布降准后的5个交易日,上证指数有5次累计涨幅为正;在宣布降准后的20个交易日,则有6次上证指数累计涨幅为正。

       国信证券(13.490,0.13,0.97%)策略团队发布的研报则称,据历史经验,A股市场在央行启动降准后的1个月内延续跌势的概率稍大,但在进入降准周期后的3个月和6个月内,市场涨跌的概率各占一半。

       从各行业板块的表现看,在进入降准周期后的半年内,房地产、医药行业表现相对较好,采掘、非银金融行业表现相对落后。